所在位置: 美居网 > 装修图库 > 创意家居

两岸设计师带来空间新“视界”

发布时间:2014-06-15 20:15 来源:  编辑:美居网  浏览次数:    [ ]
【导读】:设计师在小空间里玩出大创意。艺术周成为两岸空间设计交流的盛会。以“爱”为主题的空间创意设计作品...
  

  【编者按】

  创意设计为建筑带来了无限活力。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设计是行业发展的龙头,不仅文化科技含量高,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肩负着推动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创产业作为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内容,其中,建筑空间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市建筑装饰协会秉承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主办本届“建发?中央天成-凤凰木新力量2014? 两岸空间艺术周”活动,力争推动厦门建筑装饰行业迈向新的台阶,打造厦门文化创意产业“新名片”。

以“爱”为主题的空间创意设计作品《流浪者的家》。 

  【活动点击】

  1、以“爱”为主题的空间设计展

  以“爱”为主题的九个空间设计,为年轻人打造充满大爱的“蜗居”空间。活动由来自海峡两岸的9位知名空间设计师为导师,通过两岸高校选出27名专业学生组成9组设计团队,于6月11日至16日在厦门市美术馆同台竞技。每个小组在一周内共同完成一个3米长、3米宽、3米高的主题空间设计,并在美术馆现场进行搭建,最后由导师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点评。

  2、两岸知名空间设计师作品联展

  艺术周期间,在厦门市美术馆将展出海峡两岸知名空间设计师们的优秀作品近300幅。展出的作品有广泛的代表性,也反映了两岸空间设计行业尤其是厦门空间设计行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其中更不乏近年来两岸业界优秀的设计作品。

  3、“新力量――对话大师”主题论坛

  本次艺术周活动邀请了李玮珉、王玉麟、苏丹、COLIN、陈守仁等五位国际级空间艺术大师。6月14日,他们将在美术馆主展厅现场设坛开讲,畅谈空间艺术设计心得,带来最新的国际空间艺术资讯。本次论坛设在了艺术周作品展的现场,您可以边看作品展边听讲座,甚至可以现场和几位顶级大师对话。

  4、“意念的转换”设计沙龙

  作为艺术周精彩配套活动之一的设计沙龙――“意念的转换”,将由9个主题空间设计导师现场讲解设计方案,分享设计创意与设计成果实现过程。沙龙将在厦门市美术馆主展厅举办,时间为2014年6月11日至13日,每天下午3:15一个沙龙,每场45分钟至90分钟,共3场。

  6月15日下午3:00-5:00将举办校企对接活动,院校专业学生可现场自荐应聘设计公司里的工作岗位或实习机会。

  5、评选您最喜爱的创意设计

  组委会通过延时摄影,将每个“爱”的空间的成长轨迹,通过微信和官网平台实时互动。9个主题空间设计将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评选最受欢迎的空间。市民可以到现场免费参观,并通过登录官网、扫描官方微信了解活动信息及参与投票,投票的市民将有机会获得组委会、建发?中央天成项目、solux松霖提供的礼品。

设计师在小空间里玩出大创意。

参观设计作品。

艺术周成为两岸空间设计交流的盛会。

以“爱”为主题的空间创意设计作品《“LOVE”空间》。

  本版文/本报记者 卓悦佳 张明蕾

  本版图/本报记者 陈立新

  您知道多功能的“立体旅行箱”是怎么组合成不同的生活空间的吗?您见过9平方米的屋子是如何解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吗?置身于空间艺术的海洋中,设计师们的创意设计将带给您无限惊喜……

  昨日上午,由厦门市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建发?中央天成-凤凰木新力量2014?两岸空间艺术周”在厦门市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我市首次举办跨越海峡两岸的空间设计交流、展示盛会,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一次新的碰撞与融合。本届活动将一直持续到6月16日,市民可以免费前往观摩两岸设计专家及高校学子的创意作品,聆听国际大师分享空间艺术设计心得。

  据悉,本届两岸空间艺术周由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厦门市文广新局指导,厦门市建筑装饰协会主办,“建发?中央天成”项目总冠名赞助,台湾室内空间设计学会、台湾文化创意交流协会、厦门市美术馆协办。

  【形式新】

  颠覆传统

  丰富活动重组“艺术周”

  白色的展示长廊环绕展馆,您可以现场看到学生作品中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主题餐厅是怎样的梦幻;也可以感受到大师们设计的酒店、图书馆是如此的气派……

  有别于其他艺术周“展板林立”、“授课式”的传统展览模式,本届两岸空间艺术周是一个形式创新、规模空前、影响广泛的展示平台和交流舞台。它立足时代前沿与行业高度,聚合海峡两岸众多大师、行业精英及各院校雄厚的资源与新锐力量,展示以“爱”为主题的空间创意设计;活动通过举办两岸知名空间设计师作品联展,“新力量――对话大师”论坛,以及“意念转换”设计沙龙、走进校园等形式激发和传播设计师们的智慧和成果。

  在这场设计艺术的盛会中,人人都可以是参与者。无论是现场互动交流还是微信投票评选最喜欢的空间创意,两岸空间艺术周将所有人都变成“设计师”。

  主办方厦门市建筑装饰协会表示,本届两岸空间艺术周进一步推动了厦门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为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提供了空间,对加强两岸业界的交流,树立厦门设计行业在国内设计领域的品牌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彰显爱】

  两岸师生

  一同创作“爱”的小屋

  城市资源寸土寸金,“蜗居”的概念应运而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人在小空间里自得其所,有尊严地诗意栖居?两岸空间设计周关注到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发起以“爱”为主题的空间创意设计,在3米长、3米宽、3米高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年轻人打造充满大爱的蜗居空间,传达了设计的善意与关怀。

  “流浪者的家”创意设计,为城市中流离失所的人们构造了温馨的避风港,简易木质材料搭起的屋子却有着绿色植物的装扮。而由台湾设计团队带来的“无中生有”空间设计,则是由上千个纸筒组成。“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抽拉纸筒,然后变成一张床、一个书架。小小的空间可以自由地根据需求进行改变。”台湾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系的黄同学说。

  值得一提的是,“蜗居空间”是由两岸著名设计师担任主笔设计,从两岸高校挑选出27名学员,组成9个小组共同完成,名副其实的“老师”带“学生”。在此之前,主笔设计师走进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举办讲座,分享设计心得。从邀请的国际大师,到区域名师,传授和帮扶新锐设计师及在校学生,无不彰显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

  【嘉宾简介】

  ●李玮珉

  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中国台湾注册建筑师。曾在新加坡城市重建局任建筑师暨都市设计师,后又在美国Ehrenkrantz&Eckstut,Architects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建筑师工作。

  ●王玉麟

  台湾中华室内设计协会理事长,台湾设计联盟TDA副理事长等。2012年获聘台北市争取2016世界设计之都审议委员。

  ●苏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理事;ICAD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等。曾获中国建筑学会1989―2009中国室内设计二十年杰出设计师奖。

  ●陈守仁

  新加坡规划创始人和城市研究小组的创始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院兼职副教授。他的经验范围广泛,包括在该地区以及国际的住宅、商业、机构、休闲和旅游相关项目。

  ●Colin K. Okashimo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景观建筑荣誉学士,英国伦敦切尔西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柯林胜美冈下联营公司八土地工作室经营董事。

  【链接】

微信投票――最喜欢的主题设计空间

  【作品点击】

  最实用“爱的魔方”

空间创意设计作品《爱的魔方》(局部)。

  衣橱可以收起、饭桌能够折叠、书架就在眼前,拉开柜子能做饭,抽出木板可淋浴,从天花板降下床垫就是舒适的床铺……在9平方米的空间里,吃喝拉撒睡一并解决,生活娱乐工作一应俱全,由厦门徐福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福民指导,其公司旗下设计师周晓瑜设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位大三学生充当设计助理的作品“爱的魔方”,灵感来自多变的魔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制造成本却不超过3万元,搭建只需1天,堪称“最实用的设计”。

  徐福民表示,这样的设计将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方向,不仅节省资源,也能为年轻人减轻买房和租房的负担,如果未来加上自动化操作的系统,就是完美的“蜗居”。

  最抽象“LOVE”空间

  镂空英文语句的铁皮板吊在半空,上面放着冰块正不断融化,红黄紫三种颜色的颜料在水的作用下,慢慢浸润、渲染了几十件堆在水池中的白T恤。这件名为“LOVE”空间的作品,由台湾设计师段湘麟指导,台湾十分之一设计事业有限公司设计师任萃主笔设计,台湾师范大学工业教育系三位大四学生作为设计助理,打破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抽象表达了“爱不会消失,会以不同形式存在”的主题,每一件白T恤象征每一个人,三种颜色表示亲情、友情、爱情,不断融化的冰则代表“爱”,颜色渲染则意味着人生中获得的不同情感,但爱一直存在。

  “如果没有讲解,真的看不懂,我还以为是未完成品呢。”一位参观的市民觉得,这件作品是所有作品中最为抽象的。设计助理蔡智仪告诉记者,作品中的T恤最后将赠送给民众。

  【特写】

  建筑里的爱

空间创意设计作品《蜗居》(局部)。

  旧轮胎做床、废油桶当桌、空瓶子养花、屋顶种菜、还有宠物小窝……这样一间用各种废弃材料建成,充满混搭风格的小木屋,却意外地有了小清新的味道,在这次的作品展览中格外抢眼。

  这件作品的导师,厦门东方设计装修工程有限公司的室内建筑师吴韦宏告诉记者,这是一间为流浪者打造的“蜗居”,“我们希望站在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去关爱社会的边缘人群,反思建筑的人文情怀。”以爱为主题的作品设计,一开始,设计师便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中的边缘人群――流浪者,希望能为他们实现拥有一个家的梦想,“现代建筑制造了很多建筑垃圾,我们想利用这些废弃材料,打造‘流浪者的家’。”

  于是,所有的材料都是从废品回收站、农村或者建筑工地捡回来的废弃物品,破门板、废瓦片、旧轮胎、油桶、菜筐、炮弹箱、废报纸……你能想到的各种废物垃圾,在设计师们的笔下变成了书桌、椅子、床,成了遮风避雨的小屋。屋顶倾斜,可以将雨水收集到油桶中,用于洗漱;塑料筐中,绿油油的蔬菜在屋顶一角肆意生长;屋前窗下,塑料空瓶和旧轮胎里茁壮生长的花草,顿时让原本颓废的小屋充满生机与阳光;一把木吉他,一本画架,流浪者的生活也许贫苦却并不孤独,设计师还准备了一个竹簸箕做的宠物小窝。


Tags: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家装宝典
装修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