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别离,又一届恳亲大会落下帷幕。顺德的华人华侨历史悠久,50万顺德乡亲旅居世界的58个国家和地区,虽远行他乡,为生活和理想而奋斗,但顺德乡音乡情未变。已创办20年的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固然有功,但民间的频繁交往却如细流涓涓,润物无声。南都顺德读本借着对这其中一小部分顺德人交往圈子中千丝万缕联系的梳理,希望能解读其中一二。
1
朋友圈和话题
一项顺德官方 数 据 显示,目前有50万顺德籍贯的海外乡亲分布在世界的58个国家和地区,而顺德本地人口约为120万。这场被誉为全球顺德人两年一度的乡情盛会,有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39个社团的600名海内外乡亲参与。
伦敦时间7月9日12:17,当身在伦敦的Ivy按下手机发送键,在朋友圈里给世界顺德联谊会第九届恳亲大会开幕式做图文直播时,相隔7个时区、身在中国广东顺德的余仲铭很快便点了赞,手机显示,这是北京时间的19:17。他与Ivy聊了起来,话题自然是恳亲大会的见闻,两人相识多年。
50万顺德籍人在海外
在“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下,恳亲大会在英国伦教和纽卡素两座城市举行,除了顺德优秀文化海外行(伦敦站)启动仪式、梁洁华博士画展、顺德优秀文化专场表演等,还包括了如顺德青年企业家足球队与英国纽卡素足球队友谊赛,以及顺德-纽卡素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等活动。
余仲铭有理由关注这个活动,与会者中有熟悉的朋友,他自己是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成员,做海外家具会展商务策划的生意。但Ivy非余仲铭的唯一消息源。从两日前起,他朋友圈里便不断有来自伦敦的消息。比方说,同为顺德青企协会成员的李国尧、佘永亮便身在伦敦,距离大会开幕前的两三个小时里,顺德青企协会恳亲团的一行29人便陆续发过消息。
李国尧是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执行会长,名下有6家企业,跨涉广告、房地产策划等行业。而佘永亮在青年企业家的身份之外,更以热心社会事务出名。此行他们将参与伦敦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的中欧经贸洽谈暨英国顺德商会成立大会,同时也会以足球队队员身份在纽卡素踢上一场。
来自世界各地的乡情分享
今年50岁的Ivy六年前移民澳大利亚。余仲铭从Ivy和李国尧的分享中扒下来几张图,在圈子里发消息,“好想参加,只是太忙,实在分不开身”。在马来西亚、巴西、俄罗斯等地经营海外家具会展商务策划的他,最近将目光投向了美国,而7月9日这天,他正在顺德北?的一场与华南美国商会间的行业交流会上。主办方是一家名为圆方的社企,这是个因相互间达成价值认同而走在一起的圈子,余仲铭是30名股东之一,圈内股东还包括了顺德的实业家叶中平、孙志恒等。
此时,身在美国三藩市的苏霭莲正在熟睡,年轻时作为技术移民定居新西兰的她,今年已经52岁,努力在当地扎根,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的她与新西兰前女总理、现联合国第三把手的海伦?克拉克(H elenClark)交情颇深,是她总理竞选团队的一员。
她有参加恳亲大会的习惯,不过今年的伦敦之约她没有赴会。侄女在三藩市举办婚礼,整个家族中的至亲从世界各地飞抵三藩市,获得了分离20年后的再一次全员团聚的机会。虽离乡已久,但顺德人已深入骨髓的烹饪传统依然影响着这个家族,他们深谙家宴上该如何把野生海鱼用铜盘蒸出顺德味道的方法。
当地时间已是凌晨4点,因为时区的划分,她所处的国度里的7月9日才刚刚开始不久。早上7点起床打开手机,她看到了老同学叶中平分享的一条恳亲大会消息,并很快点赞。
2
技术移民和社交圈
这是开放引入的新西兰第二批技术移民。除了早期以劳工输出方式到达的第一批华人移民外,这一批技术移民带来了新西兰的新一波移民潮。
《中国大历史》的作者黄仁宇曾这样描绘17世纪之前中国海外贸易盛景:“此时欧洲正值启蒙运动抬头、沙龙鼎盛之际,中国之瓷器、丝绸、首饰与家具使西欧各国首都表现着富丽堂皇。”
在珠三角地区,“景德镇-广州产业链、珠三角-广州产业链”形成,源源不断地按照欧洲王室、贵族提供的订单,生产奢侈的外销瓷产品和名贵丝绸制品。在工业革命前夕的航海地理大发现时代,三桅帆船在东南季风帮助下,一周内,即可从东南亚甚至印度等地到达广州。
越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铺就顺德海外移民之路。顺德先民随着这条航线,远至万里之外的南非谋生。1840年之后的香港,国际贸易港作用彰显,这让距其64海里的顺德,有了旅居的历史。因地理之便,香港、澳门也成为顺德海外乡亲主要旅居地。
今年52岁的苏霭莲将上述的顺德先民称为老一辈的海外移民。除了她所经历的移民潮时间相对晚外,更因为迁徙原因的不同。
技术移民20年 已融入当地
现定居新西兰奥克兰市的苏霭莲是位技术移民,这是相对留学移民、投资移民而言的,上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开放技术移民申请,当时在广州工作的她陪朋友去办申请,经朋友游说她一并填写了申请表,获批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了国门,时间一眨眼便过了20年。
这是开放引入的新西兰第二批技术移民。除了早期以劳工输出方式到达的第一批华人移民外,这一批技术移民带来了新西兰的新一波移民潮。技术移民的群体占了新移民中的多数,随后他们把父母子女都接到了当地,“新西兰是后来才逐渐向投资移民开放。”
但其中的顺德人并不多。作为创始人之一,苏霭莲等乡亲在13年前创办纽西兰顺德同乡会(新西兰又译纽西兰),这个同乡会是以家庭为成员单位的,当时当地只有20多个顺德籍家庭,至今已超过280个家庭。新增的家庭中,多是随着投资移民政策放开后,来自南非、柬埔寨、越南等地,在海外已经发展至第三、第四甚至第五代。祖辈、父辈在南非等地实现了原始积累后,其子女通过考取学位或是做生意等方式,选择到了如新西兰等文明程度更高的城市生活。
去年新西兰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西兰目前的400万人口中,华人占3%,即12万左右,其中大部分住在奥克兰,这是个有100多万人口的城市。苏霭莲关注这些数据的发布,跟她的生活与交际网络有关。
与当地政府官员关系融洽
国人移民海外遇到的社交圈狭窄问题在她这里已不是难事。“我很幸运,因为我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
这需要时间和决心。“我知道我将要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所以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去磨练我的英语,然后从参加中央政府的选举开始打入主流社会。”苏霭莲认为这是顺德人的特质,顺德人踏实、进取,不怕困难。
苏霭莲与当地中央政府的官员关系融洽,当地名流和政府官员中有不少是她的朋友,朋友圈中的华人朋友和西人朋友各半。但若按在当地社会地位中排个序,那最高的便是新西兰前女总理、现联合国第三把手的海伦?克拉克(H elenClark)。她与海伦?克拉克交情甚笃,甚至被邀成为她总理竞选团队中的一员,“她现在希望能争取成为联合国秘书长,希望她能如愿。”
#p#分页标题#e#苏霭莲也承认,当时她所处的华人圈子中,像她一般能把社交圈子打开的并不多,“纵观很多同胞,二三十年甚至至老还只在华人圈子里,我想是过不了两关吧:第一关是语言关,第二关是心理关,要勇敢地走出去,其实他们会接纳你的。”
如果说打入主流社会是为了更好地扎根在当地,那么在华人圈子,尤其是亲朋好友间的亲密往来,便是与过往顺德先民同出一辙的乡土情怀,“因为顺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永远难忘的顺德味道
“妈妈健在,我的哥哥在我移民新西兰不久便到了美国,弟弟则留在国内。”
在顺德大良出生,读的是机关幼儿园、西山小学和顺德一中。虽然已经离乡20年余,但过往的顺德岁月依然让苏霭莲感觉自己顺德味十足,除了乡音,还有的便是从小便养成的口味。她说新西兰的牛奶品质好,于是把姜撞奶、鸡蛋炖奶的做法带到了当地,顺德菜讲究粗菜精做,蒸鱼体现尤甚,而苏霭莲做鱼的技术在当地华人圈子里也是被拍手称赞的。当然,她在这次的家族聚会上也亮了一手。
新西兰没有如顺德一样的河鲜,除了三文鱼是人工饲养外,其他的鱼都是野生海鱼,蒸鱼的时间长短,取决了鱼的品种。海鱼嘛,先抹一些盐在鱼肚上,让它出一下水,那蒸起来就不会水汪汪的。笋壳鱼鱼身厚,一般蒸8分钟,左口鱼鱼身薄,一般会蒸5分钟。将锅里的水先煮沸腾了,放入装鱼的铜碟或不锈钢碟,碟底下得先抹油以加速碟身的升温,“虽然在外,但我坚持用顺德的方式蒸鱼。”
通讯工具的日臻发达,让这群海外游子不再停留在鸿雁往来上,手机上装的即时通讯软件,让距离瞬间缩短。
这个软件是两年前中学同学叶中平到访新西兰,在同学小聚时建议她装上的。多年不见,这个她口中的“叶同学”依然精力旺盛,并勇于接受新事物。而这场小聚上接触到的那个新事物,如今已经成为了她与远方亲朋好友间沟通的主要工具。但真正面对面交流的那种温度是任何通讯工具都无法企及的。这次侄女的婚宴,她旅居在洛杉矶的中学同学闻知她到了美国,专程从洛杉矶开车赶来,“很激动,已经很久没有见面。”
3
异乡客的乡情纠结
虽然同处大洋洲,又只相差两岁,朋友圈子有交集,在恳亲大会上有数面之缘,但Ivy说与苏霭莲还没有深交过 。但被戏称为“香蕉人”的下一代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是两人都一直思考想要破解的问题。
2008年,44岁的Ivy前往澳大利亚。在顺德时,她是个商人,贸易做得有声有色,但作为“移一代”,这都不大管用。
除了语言还有巨大文化差异
一如苏霭莲所体验过的,语言是她首先遇到的障碍,不希望自己的社交圈止步在亲缘、地缘的关系网络,她曾积极融入当地圈子,比如每半年搬家一次,甚至从墨尔本搬到了悉尼。她希望借此迅速熟悉当地环境,而且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巧妙运用即时通讯软件Q Q,她成功地扩大了生活半径―――想寻球友,在楼下的布告栏贴告示,并留下自己的Q Q号,“半小时不到,就有附近的朋友加我好友了。”
6年后的现在,与余仲铭等国内亲友一直保持的联系,让Ivy能随时了解到国内尤其是顺德商圈的动态,而加入的不下10个澳大利亚当地的Q Q群,则令她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多了些惬意,虽然都还停留在华人圈子里,但却能常常约饭、约Party,Party中偶尔会有几个外国朋友参加,尽管Ivy也明白只是因为和自己有生意往来,但她乐观地认为不是坏事。
融入当地有困难,不但是语言,还包括文化的差异。如当地人习惯的A A制她感到不舒服,“对于很多顺德人来说这种一顿饭要平均出钱的方式真是无法忍受的”,而不舒坦的结果就是很多时候自己一个人买下所有人的单,但是后来外国朋友不同意。
新一代华人缺失中国文化
但差异化的文化也让她得益。当地人对家庭的重视以及每周的家庭日习惯却令她重新思考了家庭团聚的意义,最终促使她将两个女儿接了过来。
但孩子们不吃这一套。“有一天我女儿跟我吵架说,我根本都不理解她,她有很深的孤独感”,Ivy谈到这些语气缓慢而沉重。两个女儿是在她生活安顿之后才着手办理移民手续的。电话费贵,Q Q再次成为了她与远在9000公里外的2个孩子沟通的纽带,“我告诉她们,在她们18岁之前我要知道她们的账号和密码”。但现今回过头来看,Ivy觉得网络并非是很好的沟通交流渠道,后悔给孩子们的电话打少了。
大女儿被接到澳大利亚时是上高中的年纪,入读了当地的女子学校,Ivy当时觉得她还小,适应能力快,马上就能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后来发现并非如此。
不适应是从作为班里仅有的一个中国人开始的。一开始英语不好,班上没人能跟她说话。自己忙于生意,女儿的行为和想法总会偶尔被忽略,时至今日,当初留下的隔膜仍在。
除了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沟通缺失,I-vy开始留意到一种现象―――新一代华人移民普遍地缺失中国文化。“在澳大利亚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孩子能说中文,但是不会写,不认字,有些家庭甚至是孩子能说几句中文就不错了。”
苏霭莲也留意到了这个现象,她认为有必要常常带这些孩子回乡,好让他们对家乡产生认同感。她的儿子今年26岁,在当地一家银行当部门经理,他在中国出生,7岁来的新西兰,“他融入算是不错了,虽然母语是中文,但事实上读书时都是全英教学,我们把这些孩子叫‘香蕉人’,除了外表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和主要语言已西化,连吵架都用英语了。”
她的儿子在同龄人中中文程度算是较好的,因为专门给他补习过中文。“海外华人最大的长处应该是中文,因为这是外国人不掌握的技能。”儿子喜欢听书,她就每晚给他讲故事,“很庆幸,他的中文不错,能说能读,也能写简单的文书。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他的最爱,几乎全套买齐了。”
同乡会组织寻根团
身为当地的侨领,苏霭莲也组织过冬令营和夏令营,带顺德籍的小孩子回家乡。这些孩子中有不少是祖辈到南非、越南、柬埔寨等地谋生,后来移民到新西兰了,爷爷奶奶口中满地牛粪的农耕时代的顺德是他们对家乡的印象。
同乡会组织了寻根团,根据爷爷奶奶提供的线索去寻根,了解过去和现在,“以前我们问他是哪里人,他们会说是新西兰人,现在他们的中文说得虽然还是很不流畅,但却会回答说自己是顺德人,这便是他们对根的认同。当然他们这种乡情肯定不会如我们这一辈从顺德出来的那么深,但他们现在很enjoy,很喜欢回顺德,爱上了顺德的美食。”
统筹:南都记者 何帆燕
采写:南都记者 何帆燕 特邀记者 陈潇
TAG标签: 泡泡影院 夜店北京演员表 靓妹仔失贞记 伊波拉病毒 黄秋生 吸血鬼偶像电视剧 女巫猎人高清完整版 破堂しほり 超碰视频公开 冲锋战警粤语高清 坛蜜甜蜜皮鞭 西施电影 模特大赛泳装 百变金刚周星驰 萌学园5异界对决演员表
本文链接:http://www.51meiju.net/jiajizhanhui/2014/0906/25412.html
本文标题:顺德恳亲大会:走遍天涯海角 乡音乡情不变
本站部分文章由美居网-南京装修装饰门户网站www.51meiju.net收集编辑整理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网站简介:美居网-只专注南京装修装饰行业的专业南京装修网南京装饰门户网站-南京装饰公司免费网络营销推广平台-发布南京装饰公司动态、促销信息、装修案例、装修报价信息即可获得首页免费营销推广展示机会;您是南京装修业主可以免费发布装修招标信息、了解南京装修公司排名、南京装饰公司口碑评价、装修报价以及南京家装公司的最新促销活动信息。了解更多南京家居展会相关信息就上美居网